期刊简介
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7795
- 国内刊号:11-366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第二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高原地区(拉萨)产妇产程吸氧对分娩的影响
罗岚蓉;李坚
关键词:高原地区, 产妇, 氧疗, 高原性心脏病, 产程, 血氧饱和度
摘要:目的 探讨在高原地区,给予产妇产程吸氧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5月在西藏拉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无产科合并症40名产妇为观察组,选取2007年同期5月曾在拉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无产科合并症、产程未吸氧的59名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确认其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给予双鼻导管持续管道氧气吸入,氧气流量为2~3 L/min,直至胎儿娩出.将吸氧观察组与不吸氧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吸氧对分娩的影响.同时观察组记录吸氧前产妇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吸氧10 min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对进行吸氧前后的自身比较,来观察吸氧对产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即年龄、藏族构成比、孕次、产次、产检次数、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指标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32.51 - 22.80) min,产后出血量为(211.25 ±95.06)mL,侧切率为55% (22/40),羊水污染率为20%( 8/40);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为(32.27±25.98) min,产后出血量为(248.47±107.62) mL,侧切率为38.98% (23/59),羊水污染率为35.59% (21/59).2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1分钟阿氏评分为8.200±0.687,5分钟阿氏评分为9.23 ±0.53,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阿氏评分为8.14±0.81,5分钟阿氏评分为9.20±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体质量、身长,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的体积、脐带的长度、脐带绕颈的比例等2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吸氧前血氧饱和度SO2为(93.40±3.23)%,吸氧后的SO2为(96.58±1.62)%,平均上升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氧前心率(heart beat rate,HR)为(83.50±10.86)次/分,吸氧后的HR为(77.75 ±9.12)次/分,平均每分钟下降5.7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久居高原的妇女通过机体适应性改变,已经能够适应高原的缺氧环境.产妇即使在第二产程机体耗氧量大时,通过机体的代偿反应,也能够保证机体的供氧,不至于由于缺氧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程延长以及引起产后出血量的增加.同时高原地区产妇子宫动脉及胎盘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以适应高原的缺氧环境保证胎儿的供应,在第二产程过程中不会出现因高原低氧分压引起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可能增加.因此,对于正常的产妇产程过程没有缺氧表现,第二产程吸氧不改变产程的时间,也对新生儿的评分没有明显的影响,无需常规吸氧.但是,由于高原特有的低氧环境会对人体心脏产生普遍的负面影响,吸氧可以提高机体氧气的供给,减轻母体的代偿反应,这对高原地区的产妇的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那些心脏已经发生高原性病理改变的产妇.
友情链接